北京房产律师网

 

首  页 房产资讯 指导案例 房屋买卖 房屋拆迁 离婚房产 房产继承 宅基地房 房屋租赁 建设工程
首页 >>房产资讯
越来越多的中产,卖了房子  

来源:腾讯房产  

前几天,接到一个保险的电话,她说到一个现象让我感到诧异:

她的一个客户,单身,去年年初把一线城市的房子给卖掉了,刚好还赶上了那波楼市“小阳春”,钱一部分买了增额终身寿险,还有一部分回到老家购置了一套房子。

她还说,最近两年这种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了。

难道,对很多中产家庭来说,保险正在成为接棒房产的一种资产?

想想还是挺让人难以接受的,因为房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那是根深蒂固的。

前段时间,我们在一起讨论投资的时候,还调侃说:财富管理的尽头是保险。

因为疫情三年,卖的最好的理财产品居然是保险和定期存款,当然还有黄金、比特币等等。

从宏观上很容易解释,地缘冲突,经济放缓,各种的不确定性。

很多投资者不再一味的追求高收益,房子、股票、甚至基金等,不再是首选,他们开始求稳,开始守钱了。

即便这样,卖掉房子,把钱拿去买保险,也并非一个容易的决定。

不管是思想上,还是路径依赖上,再说就算房子不住也能有租金收入。

但租金弥补不了资产价格的下降,尤其是后面大概率还会下跌。

对于不少城市,房子,尤其是非核心地段的房子,可能会越来越变成负资产。

我对保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,是在2022年的一个瞬间。

一个朋友好久不见,突然一天约着一块吃饭聊天。

酒到三旬,说想借点钱周转,聊着聊着,他突然绷不住了,开始痛哭起来。

他算是混的不错的,想当年我们一群穷小子一块从学校出来,他算是最早买了房,还买了不错的车。

他是做金融的,媳妇在某大地产,在前些年这都是令人艳羡的行业。

他们房子越买越多,越换越大,负债杠杆不断攀升。

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......

趋势变了,工作丢了,收入跟不上了,关键是当下他家里人生病急需用钱。

我当时有两点感慨:一是时代造英雄,你我都是浪花;一是基本保障对于我们,尤其家庭的重要作用。

相信大家也能亲身体会到,这个春节和往年不一样了,大家花起钱来更谨慎了,小钱碎花,伸手借钱的、负债的反而不断增多。

朋友们坐一起聊天,也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未来的期望降低了。

从以前的发财暴富升职加薪,搞钱搞钱搞钱,变成了不失业不降薪,好好活下去。

谁曾想短短两三年时间,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,楼市、股市、外贸、消费、投资都出现萎靡。

曾经依赖的发财路径,也变成了黑天鹅。

你敢想象?现在不管是买房、还是买股票,甚至买基金,买理财,都可能让你返贫。

更悲催的是,在可预见的未来收入下滑的情况下,很多中产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。

百年变局,我们必须新重塑自己的思维和投资框架,和过去告别,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,可能大变样的世界。

不确定性,近几年始终困扰着我们。

这种不确定性,可能不是一年两年,可能是三年五年,甚至更长周期。

因为逆全球化、碎片化,因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塑,我们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。

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两个资金池,楼市股市这几年的整体表现,加深了很多人的“投资焦虑”。

但钱又能去哪里呢?我们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资产荒局面。

越是如此,就越需要未雨绸缪,当下守钱比赚钱更重要。

我算是个股票行家,之前也赚到钱了,总觉得自己投资、投机都很厉害。

但这几年,现实是很残酷的,个人无法和趋势对抗,你就算再厉害,碰上2018年你能怎么办?碰上2022年、2023年你能怎么办?

大环境不由人,所以我的投资思路和资产配置框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尤其是结合当下的宏观环境,配置更为分散,基础保障型资产比例更多了。

股票这些也会买,但比例下调了,在股市里赚到的钱,也会更多的投资保险、存款等增加安全垫。

国内,当下一般稳定性的产品有:国债、银行存款、保险等。

但存款利息一降再降,低利率是趋势,明摆着就是要让你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。

国债不过,但一般个人能够参与到的也不多。

因此,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讲,保险尤其是储蓄型的保险,便成了这两年的最优选。

保险是一种基础保障,当前的环境下,它的优选级可能更好,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,以后也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。

当然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,比如资产隔离,财富传承、医疗养老等等。

有的把老破小卖掉的钱,除了用于银行定期储蓄和日常备用外,剩下的为父母配置了储蓄型保险。

它是一种结合了储蓄和保障功能的人寿保险产品,投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,既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风险保障,又能通过退保或者领取年金享受回报,实现资金增值。

有的考虑到未来养老的不确定性,给自己配置了商业养老年金。

因为老龄化、少子化,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。

换句话说,等待领取公共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,能够、愿意缴纳交钱的人却越来越少了。

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,很多人身上弥散着健康焦虑、金钱焦虑和养老焦虑。

人到中年,压力很大,责任很重,身体很差,生活很烦。

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范畴之内,做好能做的事情,做好应该做的事情,做好必须做的事情。

现在中年人的标配居然变成了:运动、存款和保险。

可以说,保险不再只是中产家庭的选择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纷纷购买各种保险。

保险不再仅仅是一个金融产品,更成为年轻人面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心理支柱。

上面只是在一些事、宏观环境等因素上触动了我。

后来我去查了数据,去找朋友问,去比较,去研究。

先看一组数据:

2023年末,内地保险公司总资产29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4%,年度原保费收入站上5万亿元平台。

2023年,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造保单保费约590亿港元,同比上升逾27倍。

我从一个在香港金融机构工作十余年的朋友那里得知,他们公司招聘启事多了一条:会说普通话加分,理由是便于与内地客户交流。

近几年,内地人赴港人流涌动,疫后通关更现井喷之势。

香港特区政府数据显示,八天的龙年春节假期,内地赴港游客超120万人次,超过疫情前水平,微信支付的用户在香港的交易日均笔数更是同比暴涨了5倍。

人动钱动,伴随内地人潮而至的,是近乎井喷的钱潮汹涌。

所以,这几年很多家庭配置里面保险的权重加大,我更建议有能力、有条件的买香港的保险。

那位朋友说:

数据说话,一直以来香港保险的分红实现率较高。

以内地访客经常购买的储蓄寿险为例,虽然该品种保证收益率只有1%左右,但加上预期分红,长期收益率可达到6%-7%左右。

相对于内地,香港投资的优势在于可以投资全球,有更为丰富的投资标的和对冲工具,除股债资产外,也会提供一些更为复杂的结构化产品。


 
关于我们 收费标准 费曼律师事务所房产律师网 Copyright© 2008-2023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京ICP备13012150号-1
 
电话:18612926248,Email:chchlaw@sina.com,  微信:18612926248
 
办公地址:北京西城区平原里21号亚泰中心1307室